搜索

您的关键词

基本情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工作以“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有先进文化、有出色管理、有突出业绩”为标准。多年来,学校以导学团队育人共同体建设为目标,通过开展系列导学活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通过培育先进导学文化,引领师生价值追求;通过创新导学思政育人模式,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建立了三级递进的“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体系,拓展了研究生思政工作新空间。

学校自2016年起,每年开展“三好三有”导学团队评选,先后有82支团队参加,评选出40支获奖团队,打造了贯穿全年的导学思政系列活动,开展了基于导学团队的全周期导学育人实践。

评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函评答辩相结合的模式。历年来,有上万人参与“我最喜爱的导学团队”大众推荐,30余万人参加“最佳人气奖”网络投票。评审会上,各候选团队对照“三好三有”标准,汇报育人成果;以团队故事或事迹为原型,创作歌曲、朗诵、快板和情景剧,生动展示团队风采。导师亲自答辩、师生同台展示,促进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形成。评审会结束后,校领导深入获奖团队调研交流,参加授牌仪式,树立了一批看得见的学习标杆和赶超对象。

此外,学校组织导学团队主题党日活动、研学实践活动、“三好三有”毕业季主题活动百余场,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同时,激发了师生共育、导学相长的内生动力。

学校积极开展先进导学文化培育,从团队和学校两个层面,显性和隐形两个维度,构建“三好三有”导学文化,激发导学团队甘于奉献、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价值追求。学校组织“三好三有”候选团队师生设计团队名称、LOGO、理念和口号,先后凝练出73类各具特色的团队文化标识;鼓励获奖团队对照“三好三有”标准,总结育人经验、梳理文化传承,以文化墙、海报、影音、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建成18个“三好三有”导学文化示范基地和2处“三好三有”文化长廊,以优秀导学文化传播教育价值理念。

学校组织导学团队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三好三有”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开展“三好三有”系列宣传两百余期,打造“三好三有”风采、导学思政等宣传品牌,传播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组织编写导学团队育人模式案例24篇,征集“三好三有”导学故事40余篇,制作导学团队育人风采展示视频60余段,引领全校导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立足“三好三有”育人实践,学校创新开展研究生导学思政育人机制改革,通过明确导学团队思政工作内容,配备导学团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导学思政育人资源池,构建“思政教育+科研训练+日常管理”三位一体的导学团队育人模式;开创“专职辅导员+行政班级+学生干部”与“兼职辅导员+导学团队+思政助理”双线育人新格局;把思政教育融入团队、融入科研、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打造开放进取的导学团队育人共同体,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设立导学思政创新试点学院2个,创新试点团队17支,聘任团队兼职辅导员35名,团队思政助理69名,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导学团队育人水平。定期发布《导学思政·学习参考》,传播导学思政育人理念。建设导学思政育人资源池,为导学团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提供菜单式优质育人资源。建成“三好三有”导学思政专题育人网站,设置通知公告、三好三有、导学思政、导学微元、作育人才、线上展厅、导学服务等二级模块,为每支导学团队开设微主页,提供资源池预约服务,打造交互式育人成果展示平台。设立导学团队奖学金,为导学团队开展育人工作提供资源和抓手,探索以导学团队为依托,以日常表现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模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学校先后在全国电子信息类高校学生工作研讨会和陕西省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讲堂介绍“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经验,组织“三好三有”导学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和导学思政育人机制改革专家研讨会,编印“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工作画册,出版《我的三好三有导学故事》,获批2020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并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中国科学报、教育部官网、陕西省教育厅官网,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央广网、科学网等20余家媒体先后对“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经验进行专题报道。

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工作,是我校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学团队育人优势,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培养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营造奋进文化,助力科研成果产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现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为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贡献西电智慧和西电力量。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二维码